书写习惯形成的条件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两者决定着书写习惯能否形成,书写习惯的定型水平和书写习惯的外在具象特征。
从主观上看,它的形成条件有心理上的学习望和追求,以及学习、工作、生活上的交流愿望和需要。
人的学习意愿和追求,是书写习惯定型在哪一级别上的决定因素。人到世上走一遭,都有着物质的、情感的、精神的追求精神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文化的追求上,而学习文化又总是伴随着文字的书写,可以说两者有着血肉联系,密不可分。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影写、临写使自己的字形逐渐趋于美化和定型化。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做大量的笔记,完成无数的作业,同样一个字一年之中不知要重复写上多少次,每一次的大小、形态虽然不同,但基本特征,即运动定势是不会变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观察到不同的学龄阶段和年龄阶段笔迹的特征与质量存在着差异,而这个差异恰恰说明书写习惯的定型水平,是以不同的学龄段和年龄段标定的。因为其中蕴含着不同阶段人的生理状况、阅历和知识水平等内容,因此笔迹心理专家能够据此鉴定书写者的学历高低乃至年龄大小。
但是在这一普遍性中,我们并不排除特殊性。我们经常听人们这样议论:有的大学生写的字还不如小学生的好。这说明有的人在小学阶段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有一种娃娃体,是极少数青年、壮年、老年人心爱的书体。有些人擅长用多种字体书写,更有在特殊心态下书写的伪装笔迹,这些都应另当别论,从另外一个特殊的角度去研究。
纵观文字的发展史和书风的流变,我们不难发现,书写习惯受着历史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时尚不同,人们的书写习惯也有着它自身的共性特点,如秦人的婉涩,汉人的雄迈,晋人的酒脱,唐人的森严,宋人的尚意,等等。
而今人的有章不循、随意挥运,便成为时代的书风,说声今人的随意也未尚不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和当前的时代大潮不无关系。由此看来,书写习惯的定型水平既受心理上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又受时代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交流信息的需要,是形成书写习惯的语文基础。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它是书写习惯形成的客观条件。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维的媒介,没有思维也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当然也产生不了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的汉字已有 6000年左右的历史。
据清《康熙字典》和近代《中华大字典》记载,汉字总数当在4.8万左右,常用字在3000至5000之间。从文字书体的发展史来看,最古的般商甲骨文之后,接着演进的书体,有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从人们通用的字体来看,有手写体和印刷体。而手写体包括上述多体,但最常用的还是楷书、行书和行草书。人们把这种带有楷行草书体的某些特点的手写体称为自由体,它被社会认可和广泛使用,原因是写起来便捷,适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交往,尤其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更是如此。
而其他各体由于写起来慢,带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日常交流时很少采用。当然也有个别人用仿宋、隶书或魏碑书写,以表明他那与众不同的个性。至于印刷用的宋体、仿宋、楷体、黑体、魏体,则很少被手写体采用,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太慢,尤其是技术水准要求太高。另外还有装饰性很强的美术字,它的使用范围就更窄,只在会标、宣传横幅、标语牌、广告牌或商标中出现。以上所言,都是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书写习惯形成的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书写习惯就难以形成。
扫一扫 添加微信沟通
微信号:13338600012
电话:13338600012
QQ:2528049390
地址:签名笔迹商务服务中心